杭州磨铁文化创意有限公司

磨铁新闻

热门关键词: 连环画创作,原创连环画,连环画收藏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 > 资讯动态  > 磨铁新闻  > 查看详情
中国传统连环画起源
来源:杭州磨铁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点击:691 日期:2022-09-05 12:14:01
信息摘要:
在1972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,有两组漆棺画,分别是《土伯吃蛇》和《羊骑鹤》。《上伯吃蛇》分为四个部分:一只鹫低着头似乎在寻找食物,鹫发现一条蛇,鹫将蛇将蛇衔起喂给一个兽头、张口而立的人(...

在1972年发掘的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,有两组漆棺画,分别是《土伯吃蛇》和《羊骑鹤》。《上伯吃蛇》分为四个部分:一只鹫低着头似乎在寻找食物,鹫发现一条蛇,鹫将蛇将蛇衔起喂给一个兽头、张口而立的人(即土伯),土伯将蛇吃下。《羊骑鹤》分为三个部分:鹤嘴中叼着一根绑有羊的绳子,羊和鹤左右拉锯呈斗争状,羊骑在了鹤的身上。这两组图画结构严谨,画中形象栩栩如生,情节简单但连续性强。业界普遍认为,这两幅西汉时期的连续性图画是我国最早的连环画雏形。
但在美术领域,最开始较多的是单幅故事画,如汉代的武梁祠,里面有许多单幅故事画。其中《荆轲》一副,画中荆轲两手向上伸足欲往前,有一侍卫抱住他的腰以阻止他的行动,而秦王则惊恐不已作躲避状。这幅画将“荆轲刺秦王”的故事描绘得栩栩如生,其他还有“完璧归赵”、“孟母断机”之类,大多都是单幅故事画。到东汉,连续图画中出现简短的文字说明己成为常态。两汉时期多为壁画,题材多为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。

六朝时期,具有连续性质的图像开始增多,如魏武定元年(543年)九十人造像记,碑阳三栏刻着《释迦牟尼传》。上、中、下三栏分别刻着与释迦牟尼相关的故事,每段长短不一,共十二段。魏晋时期还出现了卷轴连环画,如东晋顾恺之的《洛神赋图卷》,绢本材质,描述曹植渡洛水时与洛水神女相恋,后因人神路隔而无奈分离的凄美故事,图画具有很强的连续性,同时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,与现在的连环画形式十分接近。

发展到隋唐,连环图画的幅数大为增加,且故事的连续性也更为完整。隋唐时期由于佛教盛行,以佛教人物和故事的连环画较多,敦煌壁画即为其中的典型

代表,如《法华经变》和《悉达太子本生》。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,彩色连环图画出现。唐朝因为政治统一、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,连环图画在制作方面愈加精良,功能也得到拓展。除观赏性外,部分连环图画成为具有宣传功能的绘画,如宣传佛理故事的绢幡。这种类型的连环图画,可以按场所的大小形成观赏或宣传画廊,起到科普、传播等作用。

到宋朝,随着雕版印刷技术的发明,书籍中已出现连续性的图画,木刻连环画的数量也有所增多,如南宋佛经《佛国禅师文殊指南图赞》。这部佛经包含五十六幅连环图画,绘刻精美且样式统一,图画居左,文字说明居右,图下方刻诗。这说明连环画发展到宋朝,图文并存的样式已经比较常见。

根据笔者所掌握的图文资料,中国古代早期的连环画以人物传记为题材的较多,且以宗教性人物居多,这和封建帝王统治和古代人民的宗教信仰有关。元明时期,小说、戏曲繁荣发展起来,导致连环画的题材也有所改变。以元治建安虞氏所刻的《全相三国志平话》为例,这部平话小说共有三卷,蝴蝶装,六十九对页。每页上三分之一的版面画图,下三分之二的版面写文字,主要人物也会标注出来。虽然题材有变化,但图画的样式和风格完全承袭宗教连环画,其他如《新刻按鉴演义全像唐志传》、《京本增补校正全像忠义水浒传评林》,版式装帧大致相仿。戏曲连环画如《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》五卷,弘治戊午年(1498年)金台岳家刻,全书共一百六十一页,上图下文,且每图都有标题。这些以小说戏曲为题材的连环画,图画的连续性和故事性较前代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增益,但它们仍以文字为主,图画占据次要位置,服从文字叙述的需要。连环画发展到明朝,无论题材、内容还是版式,都得到了更丰富的发展,与后来的连环画册相似,这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。政治稳定、经济发展,以及小说戏曲的繁荣,不仅提升了连环画本身的发展形式,更让它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,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。

清乾隆年间,单页的连环故事画产生,即所谓的“年画”。大多数年画连环画都是每个故事印一张,也有刻多张的。如《隋唐绣像》,第一幅图上画有秦叔宝、尉迟恭、伍云召和魏文通四人,第二幅图上画有雄阔海、罗成和辛文礼三

人,第三幅图上画宇文成都、李元霸和裴元庆三人,第四幅图上画有杨林、武天锡、刘黑闼和尚司徒四人,各成一幅完整的画。其他样式的如《龙图再世义犬报恩》,有四副连环画,均采用交叉画法,上面横刻一篇比较长的“七子唱”说明故事。还有整纸直印的、加花边装饰的、以唱调分图的等等,样式繁多。年画这种形式由于在年节喜庆时期的作用,激起了人们对连环画的热爱,让连环画有了更自由的发展和运用,并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。

清代前期还有几种题材的连环画比较受欢迎,一种是有关生产的连环画,比如农业生产、工业生产。我国历来就是农业大国,农业生产题材的连环画自古有

之,比如说各个朝代各种版本的绘刻农业生产劳动过程的连续性画册《农耕图》。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,有关工业生产的连环画在清代多起来,例如《耕织图》,其中“织”包括播种、收棉、轧棉、纺纱、浆线、络线、经线、染织、织布等十幅。还有一种是战争题材,乾隆、嘉庆年间,清朝的统治阶级绘制了大量歌颂战功的图画,比如《平定伊犁受降》《和落霍澌之捷》《凯宴战功诸将士》《平定准噶尔回部得胜图》,大多都是当时的外国画家郎世宁领导绘制的,在法国铜板刊印。受国外画师的影响,透视、阴影等绘画技术开始出现在连环画中。

【相关推荐】
    暂无信息

全国服务热线

13805787865